logo

资讯中心

更多>>荣誉资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最新动态

真正精明的家长,用力的方向永远不是“新东西”而是“旧思想”

目录:最新动态  发表时间:2017年12月11日 02:20:09

来源: 本站 作者: 访问量:1035

让孩子从小就上最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路接受“精英教育”,最后进入顶尖大学,是很多父母的追求目标。

 

陈卫平认为,新的科技、新的技能随时都可能被淘汰,但是基础的人生体会与境界却是历久弥新的。真正精明的家长重视孩子人文通识的涵养,精致的思考能力,不只会给孩子灌输新思想,而是教会他们具备永恒价值的东西,并与孩子一起成长。

 

小编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大家,希望引发大家深思。

 

 

我的一位计算机专家朋友,他的孩子在两岁多就会玩鼠标,看画面,只要教他入门,孩子就能自己去玩。他觉得非常得意,而且也认为要把这方面的知识不断灌输给他孩子。

 

他说,这是二十一世纪小朋友一定要会的,而且会了之后可以成为人上人。他说,他不愿意给小孩子买书看,认为他只要掌控网络,全部的问题都可以解决。

 

我就跟他讲,如果你认为所谓的“新”、“二十一世纪的精英”就是你想象的那样,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在我们小的时候,计算机是稀罕的东西,步入中年后对它不免存有敬畏感,可是下一代却并没有这种情绪。会用计算机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平常。

 

我看到很多家长把孩子框在框框里,以自己的习惯框住他,误认为这样就是把最好的交给下一代了。但我认为,真正精明的家长,给孩子用力的方向,应该是给他看似传统、陈旧,却具备永恒价值的东西,而不是你心目中的新东西。

 

人活在世间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如果只是追求一种新的科技、新的技能,那他随时都可能被淘汰,但是基础的人生体会与境界却是历久弥新的。我认为,要成为未来精英,须具备下面这样一些条件。

 

 

1

人文通识的涵养

 

精英具备的一项要件,是人文通识的涵养。

 

以当前教育为例,大家太注重求新求变的专技,人活在分割舞台的状态,心灵是割裂的,没有通识,如庄子所言:“道术之裂”,道术裂了,也就是违反自然,你就变成为一种偏才,偏激、偏执的一种格局,对于“通”就无法理解,那你如何去做完整的独立判断?很难。

 

很多专业领域的博士,行为非常奇怪、想法非常偏激,你不晓得该怎么跟他沟通。他处理人际关系、婚姻问题或与同事相处,都发生非常多的问题,这些现象要解决,必须由通识教育着手。

 

古往今来很多高成就的人,他们其实在通识上获得的完整教育,绝不是一般所谓专门领域的人所能体会。今天我们讲“精英”,就是应该在这个境界上有所提升。

 

 

2

精致思考的能力

 

要成为精英的另一项要件,就是具备实现自我的能力。具体而言,亦即必须有自我学习、精致思考和提升眼界的能力。

 

我个人从事出版,常碰到很多家长问:“你们公司的出版品为什么文字那么多,为什么不多画一点图?”

 

我的回答常常是这样的:“文字的功能千万不能小看,否则他将会丧失很重要、很宝贵的思考工具。”因为人类的语言文字发展了那么久,在简单的符号背后涵蕴了很多丰富的意义。

 

很多家长忽略了这点,甚至有极端的家长说:“我小孩爱看漫画、有电视看或懂得上网络……”但他不知道,如果一个人把这种抽象的符号、这种利器在脑中钝化了,或根本不想接触它,久而久之就丧失了一种得以精致思考的工具。

 

我们知道,美国各部会在审查预算时,投资在语文教育上经费最多的,不是内政部、教育部,而是国防部。

 

我看过一份数据上记载,国防部认为,一个国家要有作战能力,由将军到士兵,对语言、文字的沟通能力,以及阅读操作手册的能力一定要够强,如果能力很弱,则根本不能打仗。现代战争瞬息万变,沟通能力脆弱,则国防根本没有战力,所以国防部投资大量经费来作语文教育,可见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是达到精致思维非常重要的工具,如果没有文字的训练,你如何能体会文学作品、哲学作品或阅读历史?如果没有这样的工具,也就难以自我学习。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进入别人的心灵世界,像伟大的文学作品,一定有恢宏的气度、绵密的思考、丰富的情感,这样的境界、这样的时空,我们可以藉文字的窗口,在短时间内体会深刻。

 

一个孩子如果在很小的时候就能驾驭文字、能看懂文字背后的意义,那么他的人生经验就比同龄的小朋友更上一层楼,甚至超越心灵比较粗糙的大人。他知道爱、恨、妒嫉、友善、家国天下、社会、群众等关系,都可以借着精致的文字符号体会出来的。能在极短时间内进入浩瀚的时空,这种雄浑壮阔的感觉也是一种见识能力。

 

意大利和法国在服装、建筑等设计行业可以领导全球,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读了什么艺术学院或读了服装设计科就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事实上是因为那些国家有传统。一个国家的艺术水平和设计能力,背后文化基因的传承是一代接一代的,有的是在学校学的,有的则不是。

 

要国际化必须先民族化,民族化是迈向世界舞台的第一步。回头检视传统,我们在汉唐时代其实有很好的文化艺术,像唐朝的雕塑,敦煌艺术,它的格调不输任何先进民族。这些宝藏都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我们应该站在这个基础上去发展下一个世纪。我们的精英尤其应该有体会它的能力,所谓的人文精神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一个人的魅力说起来很抽象,但事实上非常具体,你跟一个人交谈,觉得他很有趣、很有意思,你想听他讲话,听他的谈笑很过瘾,这就是魅力。这种魅力如果不从看书,或敏感度上训练,能从何而来呢?

 

这敏感度是多方面的敏感,而非专业领域的敏感,也就是通才、通识的敏感。只有具备这样的基础才够资格谈精英的境界、才能体会在开放教育下,一个人成长到什么程度,你会了解到这个人将来会如何实现自我,实践他的理想。因为如果他不具备这种能力,他就无法实践他的理想。

 

 

3

永不设限

 

社会责任的承担是精英的必要条件。如果要一个人拿笔画出自己的势力范围,有些人可能就在脚边画一个圈圈,表示“我的势力范围就是这么一点,我所要照顾的也就是这么一点”,有些人可能稍微画大一点,画一个家,把家圈起来,家门以外都不干我的事,自扫门前雪。

 

社会上很多这样的人,甚至在我们成长的历程里也都有这种念头。不必讳言,自私本是人的一种天性,但人的可贵在于会反省,重建起一个更有价值的思维系统。因此,圈圈要画得大,这就要立志。

 

很多人在公司里会画一个小圈圈,也许他跟别人都不来往,或者他只跟某一两位同事来往,学校的同学也有这种情形,我常提醒他们:“如果你只能画这么小的圈圈,而心中又想加薪、升官、当主管……这怎么可能?”

 

你画了圈圈,人家也把你画圈圈,你就是那一个小族群,你我不是一起的,你将来想要领导我,门都没有。所以一个人的责任范围多大,就可以看出他是不是社会的精英。

 

责任感是可以训练的。我的一位老师是满清遗老,他说以前贵族训练孩子非常严苛,他在十三岁时到日本求学,家里要他带十几个大人,还都是中年人,跟他一起去,然后所有过程都规定只有由他发号施令。

 

他说一开始自己非常紧张、非常不适应,可是一年以后,他指挥若定,那些大人都听一个十四岁小孩的。这训练的过程十分残酷,要知道指挥别人很难,别人不听时怎么办?别人故意作对时怎么办?责任额越宽,承担的后果越大,所有的错都是自己的错、所有人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能有这种认知,他将来所能扛的责任就越大。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何以孟母不希望他去学屠宰业、不去学抬棺材?真正的精英,就是不要把他限定在某个专业技术里,不是说歧视那个职业,只是在有更宽广的机会下,怎么能只学那么一点点小技能?这就限定了孩子的发展,这样的母亲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4

一流孩子背后的一流家长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一位将军名叫子发,他带兵攻秦,途中粮饷都被断绝了,士兵都挨饿了,就派使者回国要粮饷。使者还到他家去拜见他母亲。

 

他的母亲便问使者:“我的儿子在士兵没有粮食时他吃什么呢?”

 

使者说:“幸好我们的将军还有肉吃。”

 

他母亲就问:“那士兵吃什么?”

 

“吃一点简单的粗粮。”

 

子发幸不辱命,打败了秦国,班师回朝。凯旋归来时,他母亲不让他进家门,因为他母亲说:“你根本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也不懂带兵的道理,因为在士兵挨饿时你不能共患难,你自己还吃肉,这是我们家门不幸,是一种耻辱,你打了胜仗我一点都不觉得光荣。”

 

子发突然醒悟,向他母亲道歉,从此改变带兵的方法。其实改变带兵是小事,改变整个人生观是一件大事。一个好的家长对小孩境界的提升非常重要,自己如果做不到,孩子就很可能做不到。

 

古时有句名言:“一流之人可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可识二流之善。”这是中国识人学中很重要的课题。就是一流的人才能看到一流的人才,二流的人才绝对看不出一流的人才,因为他不识货,他也不能带一流的人才。

 

想想看,我是二流主管,我凭什么带一流人才?如此迟早会出问题。当家长的,如果自己的格局、自己的境界不到位时,想要训练出精英的孩子,该如何去做呢?照着前面我所说的高悬的目标、方法,一步一步逼近。方法是先要求自己,先由自己做起。

 

中国学问讲求实践。《论语·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我们随时随地可称为“时”、时机也可称为“时”。学者觉也。随时找时机把所知道的拿来实践看看,对学到的东西觉得有一种震撼、有一种觉悟,那个时候学到的才是学问,否则只是记诵之学。

 

真正的学问一定是能够感动你,让你觉悟,而且能够让你做出来的才是学问。对待我们的下一代也是如此,我们先磨练自己,在磨练过程中不断跟下一代分享。

 

孩子不是我们的财产,是具体而微、充分的个体,它其实具备了所有可能的条件,可是因为你的框框限制了他,于是他的条件永远没有发挥的余地。因此,如果我们能跟孩子一起成长,如果能形成这样的条件,将来下一代就可能成为精英,而你自己读书是一种习惯,对文字符号变成习惯以后,你就习惯性地去接触。

 

一开始不要像做功课似的硬塞给小孩,会坏了他的胃口,一定要在很有乐趣的情况之下为之。如果自己不爱看书就很糟糕,一切都要由自己开始,如果自己习惯由书里得到乐趣、得到另外一个窗口的话,小孩子就很容易由这里得到东西,因为他会有样学样。

 

如果要孩子与你一起读书有很多方法,你可以把看电视时间减少、挪出逛街时间,让孩子跟你一起进入同一时空,也许一开始他并不是那么有兴趣,我建议家长可以先讲给孩子听。你的情绪会感染他,你对事物专注的热情会感染到他,你喜欢看,他就会喜欢看。

 

 

 

文章来源 |  外滩教育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网站首页  |  合作代理  |  实时报道  |  学员分享  |  资讯中心  |  2017年夏令营专题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友情连接: 智新超越教育 北京夏令营  暑假夏令营  中学生夏令营  小学生夏令营  北京国际高中  英国艺术留学  幼儿早教加盟  igcse辅导  北京儿童艺术培训  艺术培训班  一对一辅导  北京冬令营  智新超越

诚征各地代理招商加盟: 深圳 广州 北京 上海 东莞 佛山 中山 顺德 杭州 温州 武汉 长沙 南京 大连 长春 西安 郑州 沈阳